信息中心

史海钩沉|红三军在黔东建立根据地
时间:2020年11月25日 信息来源:贵州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作者:佚名 浏览量:
史海钩沉|红三军在黔东建立根据地


  图为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全貌

  1934年5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在贺龙军长的率领下,从四川进入贵州沿河、印江一带。

  由于黔东是武陵山脉横贯区,到处是崇山峻岭,地处黔东高原,西有乌江天险,北与四川酉阳、秀山接壤,东有梵净山为屏障,适合游击作战,入黔的红军如在此开辟根据地是非常有利的,便于红军尽快开展工作。

  根据上述情况,贺龙与关向应交换了意见,事先有比较统一的看法和认识,就是要着手建立革命根据地,随后队伍到了贵州枫香溪。

  1934年6月19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在枫香溪举行会议,会议上贺、关同夏曦经过激烈的争辩,会议作出三个决定:一是建立黔东革命根据地;二是恢复红军中的党团组织和政治机关;三是派一批干部去做地方工作。

  后来经过一个多月的组织发动,各地苏维埃政权也先后建立起来了,到七月底时,已建立区革命委员会十七个,乡苏维埃政权近百个。

  1934年7月21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又在沿河县铅厂张家祠堂召开了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会议于22日胜利结束,宣告了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的诞生,革命委员会会址设在沿河县白石溪土地湾。

  到1934年9月,苏区已拥有印江、德江、沿河、松桃、四川的酉阳、秀山六县毗连地域,纵横二百余里,人口十万以上,广大群众在特区革命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据不完全统计,有63个乡进行了土地革命。

  乡乡有自卫队、少先队(儿童团)、妇女组织,组建地方游击队,成立了沿河、印江、德江、黔东、川黔边五个独立团,后编为红三军黔东独立师,黔东根据地的开辟,使红三军渡过了建军以来最困难的时期。

  有了根据地和根据地的群众、自卫队、游击队,主力红军到边沿地区打仗毫无后顾之忧,打完仗可以回根据地休整,伤病员分散在群众家里休养。同时,游击队、赤卫队的普遍建立,有力地支持主力红军的斗争,使红军的战斗员也得到了很大的补充,这些人员成分好,斗争热情高,使红军部队质量有很大提高。

  黔东特区对保持和壮大红军的力量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二、六军团向湘、鄂、川、黔发展前进的阵地,有效牵制敌人,策应中央红军长征。

  沿河县曾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中央分局和红三军军事委员会的所在地,同时,沿河人民也直接参加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为中国革命战争胜利作过很大的贡献。

 


分享到:5
武陵云